羽山殛鯀千古恨
"舜殛鯀于羽山。"
對于羽山,有一種莫名的敬畏。冒雨上山,雨是那種細如牛毛的雨絲,雨中的羽山分外迷蒙,就如那段滄桑的歷史。
《山海經》是中國第一部歷史地理著作,對羽山的記述非常詳實,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三次提到羽山"殛鯀"之事,而左丘明的《左傳》則寫得非常生動∶"昔堯殛鯀于羽山,其神化為黃熊,以入于羽淵。"
鯀原是傳說中的人物,上古時期夏族的領袖之一,是大禹的父親,他同堯、舜一樣都是部落的領袖。堯的時候,天下洪水泛濫,鯀和禹父子兩代都投入到征服洪水、拯救人類的偉大事業(yè),但父子兩人卻經歷了不同的命運,一敗一成∶鯀治水失敗了,落得個"殛鯀于羽山"。但是,人民卻賦予鯀以英雄的稱譽。他因偷竊天帝的息壤而被殺,盡管歷史里面說他是"四兇",而老百姓卻在羽山筑鯀廟,四時祭祀。屈原在《離騷》中說"鯀直以亡身兮,終夭乎羽之野。"以鯀的命運和遭遇抒發(fā)了自己對現(xiàn)實的憤懣。
撥開歷史的迷云,鯀的被殺實際也是部落戰(zhàn)爭和爭奪領導權的結果?!秴问洗呵铩分v,堯讓位給舜,鯀以為自己同樣是一個部落的領袖,為什么就不能繼任呢?于是和堯分庭抗禮,"招之不來,仿佯于野,以患帝"。這才有祝融殺鯀于羽山的記載。足以說明治水失敗并不是殺鯀的主要因素,而在于清除異己,鞏固帝位,舜是在殺了鯀,流放了共工,驅逐了歡兜和三苗之后,才得以繼承堯的帝位。
正統(tǒng)的歷代史學家,將鯀治水的功勞一筆抹煞,將其歷史上的功業(yè)和美德用"四兇"的面紗深深地掩蓋,成者為王敗則寇,四千年的歷史這是一條主線,歷來如此。
鯀和禹都是治水的英雄,是發(fā)生在我們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的兩位可歌可泣的英雄,羽山可以作證,羽山就是為鯀豎立的一塊豐碑。
人們敬重鯀。
連云港旅游景區(qū)羽山,因為此處盛產美麗的野雉羽毛而得名。羽山呈東西走向,山形像一支筆,中高兩低,我們沿著一條山澗,攀援而上。澗路崎嶇,時有巨石擋道;澗畔草木茂密,蔭翳蔽日;石下溪流潺潺,清澈晶瑩;樹上山雀啁啾,映襯得山中異常靜謐。爬至半山,一堵巨大的巖墻筆立眼前,巨巖有三道石縫齊嶄嶄自上而下,極像刀劍所劈。是的,這就是"三縫石",傳說在殺鯀之前,行刑的力士在這兒試劈三下,這兒便成了今天有名的景點。這兒該是誅鯀的刑地吧。雨中,猛然間仿佛能嗅到一股血腥之氣。
超越三縫石,便站立在了羽山的東峰,齊魯風光盡收眼底∶云霧籠罩的村莊炊煙裊裊,湖泊牽引的河道猶如潔白的練帶,大地則好似一塊無邊的翠毯,生長著綠色的希望。極遠處暮靄低垂,淡化著天地間的一切。唐朝有位詩人的《羽山詠》的詩句恰好涌入腦際;
羽山一點青,
海岸雜花碎。
日暮千里帆,
楚色有微靄。
這便是面對滄海桑田的感嘆,還有對羽山的贊嘆。
終于來到了主峰,尋找拜謁"殛鯀泉"是此行的終極目標。一個不大的白色石穴就是殛鯀泉。"殛鯀泉"已干涸,不見一泓清泉,甚至一絲水星也沒有。
"殛鯀泉"的干涸總像在昭示著什么。
雨,突然大了,滂沱的聲音響成一片。那是蒼天為鯀落下的幾捧悲愴的淚水。
羽山還有出云洞、鳳凰蛋、大猴頭以及三官廟、奶奶廟等景點和遺址。
下了羽山不遠處就是溫泉,到溫泉驀然回望,雨中的羽山更加迷蒙,但迷蒙中分明有一尊碑,那是為鯀而立的。那碑,便是靜穆的羽山。
由羽山東北行10公里有末山。
地方志書載∶"頂如仰盂,嵐翠亭亭,時露云上,故又名云磨山,山西有洞"。
末山主峰仰盂峰的頂部,從唐代起,就建有寺廟。后歷代修建,規(guī)模宏偉,地勢險要。古寺的周圍皆為陡立的峭壁和如傾如覆的怪石,使人頭暈目眩,不敢仰視,進出古寺必出山門,山門前鋪壘一二百級很陡的石階,躡足其上必須小心翼翼,不敢心有旁騖,否則葬身崖底。整座古寺簇擁在綠蔭之中,寺前有古柏七八株,老柿樹六棵,樹齡都有千年。寺內有桃、李、槐、楝等,春天,寺內萬紫千紅,花蕊吐芳;夏天,寺內樹蔭蓊翳,清涼宜人。
末山古寺在周邊地區(qū)相當出名,每年六月初六是香火大會,儀式隆重,香客如云,香火甚旺。直到民國初年,由于末山一帶土匪橫行,末山及其古寺被地方惡霸強占,遭到毀壞,直到傾圮而灰飛煙滅,只遺有斷壁殘垣。
抗戰(zhàn)時期,當時的海陵縣(東海具前身)人民政府懲治毀掉末山古寺的惡霸后,在末山頂巔建造了一座"抗日烈士紀念塔"。
如今,末山上已是蒼松翠柏遍坡,綠樹婆娑成蔭。登上末山之巔,可俯視寬闊的石梁河水庫,千頃綠水,波光粼粼,百丈渡槽凌空飛架。
末山是一個尋靜消閑觀光的好去處。連云港旅游攻略
文章來源于網絡 作者:魏琪 張文寶 趙匡民等編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