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元遺事與《西游》人物
"三元"從道教的神臺上走下來,走進《西游》故事,甚至成為《西游》人物,是從云臺山的三元傳說乃至山間的遺事、遺跡里尋覓到充足依據(jù)的。
在《西游記》中表演得最為精彩、也最為充分的是中元地官。他就是第二十四回至第二十六回中人參果的主人鎮(zhèn)元仙。
鎮(zhèn)元仙為地仙之祖,又稱大仙。關(guān)于他的故事有三個連續(xù)的回目∶
《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參》、《鎮(zhèn)元仙趕捉取經(jīng)僧,孫行者大鬧五莊觀》、《孫悟空三島求方,觀世音甘泉活樹》。
連云港云臺山里的萬壽庵和大仙庵,到了《西游記》里,則變成地名"萬壽山和人物"大仙"。據(jù)《云臺山志》的《寺觀》所載,"萬壽庵,在長生庵東,今廢。""長生庵,在山門東階下",亦即今日的自在天,自在天為供奉觀世音"觀自在"的處所,大仙庵于萬歷二十二年(1594)更名為海寧禪寺后,長生庵也改作了自在天。所以,此前的萬壽庵實際上是在大仙庵下,它的遺址也正是自在天東邊那快只能看到斷壁殘垣的廢墟。
大仙庵與萬壽庵是上下啟承,連通一體,正如《西游記》里人參果故事的背景萬壽山和大仙府第。雖然,這兩處與《西游記》緊密相關(guān)的庵堂皆因僧人的見識和理解而廢置,但它舊年的煌煌以及在《西游》演進歷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,必將被鄭重地載入中國文化史冊。
《西游記》中萬壽山的景致與連云港云臺山中的花果山也有對應(yīng)之處∶
"澗水有情,曲曲彎彎多繞顧;峰巒不斷,重重迭迭自周回。又見那綠的槐,斑的竹,青的松……乃是仙山真福地,蓬萊閬苑只如然,又見些花開花謝山頭景,云去云來嶺上峰。"
要緊的是,人參果故事"萬壽山大仙留故友"的背景大仙庵。大仙庵是花果山間最早的廟宇,《云臺山志》的《寺觀》記載說∶
"大佛寺,在圣宮東,本名大仙庵,創(chuàng)自宋皇佑四年,明萬歷二十二年重修,更名海寧禪寺,建大佛殿,今廢,大佛像尚存"。
由1983 年出土于大仙庵舊址、現(xiàn)今被散存在海清寺塔下的大仙庵碑記所證,連云港花果山大仙庵是實景,不是虛構(gòu),現(xiàn)今三元宮東側(cè)的那塊空地,正是創(chuàng)自宋代的大仙庵遺址。大仙庵與西游故事的演變相伴了4 個世紀之久,到《西游記》成書的明代中、后葉,大仙庵依然是大仙庵。
成化年間大仙庵的住持清風(fēng)在修葺大仙庵的同時,又募資在大仙庵的西側(cè)興建了三官殿,也就是今天的三元宮。弘治年間大仙庵的住持是寶芳;嘉靖年間大仙庵的住持是道容和德連。此刻,那部成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百回本《西游記》正在醞釀、創(chuàng)演之中,50 年后,被稱為古版善本的由金陵世德堂書坊刊刻的《西游記》終于問世。
這就是說,先有云臺山的大仙庵,才有萬壽山的人參果。大仙庵,將被永遠昭示于中國小說史。在它的遺址上不能建什么舍利塔,也不能建什么"鑒真紀念閣",它只應(yīng)該恢復(fù)大仙庵及其下面的萬壽庵。大仙庵后院的植被中,也應(yīng)該恢復(fù)種植那些被稱為"人參果"的海州通草。